视频科普 > 血液科 > 骨髓纤维化

更多功能

视频简介

芦可替尼使用需特别注意什么?

2025-09-17 10:53:57

1035次浏览

微信分享

芦可替尼作为治疗骨髓纤维化等疾病的JAK抑制剂,在使用过程中需关注多项特殊风险,通过规范监测和干预措施,可降低不良反应对治疗的影响,保障用药安全。
1、血液系统风险
芦可替尼治疗可能引发血小板减少、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,需重点监测骨髓功能。开始治疗前必须完成全血细胞计数检查,治疗期间按临床指征定期监测。初始血小板计数偏低(<200,000/mm³)的患者更易出现血小板减少,可通过减少剂量或暂时停药控制,必要时可进行血小板输注。贫血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支持,或考虑调整剂量、中断给药。中性粒细胞减少(绝对值<500/mm³)也多为可逆,同样可通过剂量调整或暂停治疗控制。临床需根据血细胞计数变化及时调整方案,确保血液指标处于安全范围。
2、感染风险
感染是芦可替尼治疗中需警惕的重要风险,患者可能发生严重细菌、真菌、病毒及机会性感染。治疗前需评估患者感染风险,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感染症状和体征。慢性乙肝病毒(HBV)感染患者可能出现病毒载量升高,需按临床指南规范治疗和监测。此外,需教注意识别带状疱疹早期症状,警惕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(PML)的神经精神症状。
3、非黑色素瘤皮肤癌风险
芦可替尼治疗还需关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(NMSC)风险,尤其对于长期接受羟基脲治疗、有皮肤癌或癌前病变史的患者,建议定期进行皮肤检查。治疗与脂质参数升高相关,包括总胆固醇、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,需按临床指南监测血脂并进行异常治疗。这些特殊风险虽发生率各异,但均需通过定期检查和主动干预,降低对患者健康的潜在影响,确保治疗获益大于风险。
芦可替尼使用时需重点关注骨髓抑制,通过定期监测血细胞计数并及时调整剂量来管理血小板减少、贫血等问题。同时要全面防控感染风险,评估结核和乙肝感染情况,警惕各类感染及特殊神经系统病变。此外,需关注皮肤癌和血脂异常风险,定期检查并干预。通过规范监测、风险评估和及时调整治疗,可有效保障用药安全,发挥药物治疗作用。

功能主治:适用于治疗患有疾病相关脾肿大的成年患者,或患有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(PMF)(又称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)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 (PPV-MF) 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 (PET-MF) 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成年患者的症状。

用法用量: 开始使用本品治疗前,必须进行全血细胞计数,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。本品口服,可与食物同服或单独服用,请遵医嘱服用。 骨髓纤维化 大于 200109/L:每次 20 毫克,口服,每日两次。 100109/L 至 200

内容链接已复制

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

我知道了

为您推荐

科普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