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科普 > 肿瘤科 > 卵巢癌

更多功能

视频简介

尼拉帕尼使用的注意事项

2025-11-14 14:30:26

1035次浏览

微信分享

尼拉帕尼在临床使用中存在多项需重点关注的注意事项,涵盖严重血液系统风险、骨髓抑制管理、心血管安全及生殖毒性防范等方面,严格遵循这些注意事项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关键。
1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/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风险防控
接受尼拉帕尼治疗的患者存在发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/急性髓性白血病(MDS/AML)的风险,包括致死性病例。临床研究数据显示,在NOVA试验中,尼拉帕尼治疗组MDS/AML发生率为1.4%,安慰剂组为1.1%,总体在751例治疗患者中发生率为0.9%。一旦确认MDS/AML,需立即停止使用尼拉帕尼,因此治疗期间需密切监视血液学毒性迹象,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。
2、骨髓抑制的严密监测与规范处理
骨髓抑制是尼拉帕尼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,表现为血小板减少、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,其中≥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%、25%和20%,部分患者因这些反应停药。用药前需确保患者从既往化疗的血液学毒性中恢复(≤1级)。患者应定期做血液相关检测,以便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用药。
3、心血管效应与胚胎-胎儿毒性的防范
尼拉帕尼可能引发心血管效应,包括低血压和高血压危象,3-4级高血压在治疗患者中发生率为9%,虽因高血压停药的患者不足1%,但仍需重视。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血压和心率,尤其对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,必要时通过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或调整尼拉帕尼剂量控制风险。此外,尼拉帕尼具有胚胎-胎儿毒性,可能致胎儿畸形或死亡,育龄期女性需在治疗期间及末次剂量后6个月采取有效避孕措施。
尼拉帕尼使用中需重点防范MDS/AML风险,确认后立即停药。骨髓抑制需通过严格监测和及时处理保障安全。心血管效应需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并干预,同时需防范胚胎-胎儿毒性,落实避孕措施。临床需通过严密监测、规范停药及针对性干预,最大限度降低用药风险,确保治疗安全。
 

内容链接已复制

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

我知道了

为您推荐

科普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