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问答 > 肿瘤科 > 肝癌

更多功能

舒尼替尼耐药机制有哪些?

病情描述:舒尼替尼耐药机制有哪些?

展开

2025-10-22 12:42:49

1个回答

1972浏览

好问题

医生回答

淘药网

问题分析:

用于晚期肾细胞癌以及胃肠道间质瘤一线治疗的舒尼替尼,其耐药问题变成了临床实践里的主要挑战,对其耐药机制加以理解,这件事对于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来讲是至关重要的。

肿瘤细胞可借助多种不同途径逃避舒尼替尼产生的抑制作用,其中最为常见的机制是替代信号通路激活,像c-Met和AXL信号通路上调情形,这补偿了VEGF通路被抑制后产生的效果。

与此同时,肿瘤微环境发生改变,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,其中涵盖缺氧诱导因子积累,以及血管表型转换等方面,这些改变能够促进肿瘤血管生成。

存在另一重要机制,即细胞内药物外排有所增加,在ABC转运蛋白家族里,尤其是ABCB1和ABCG2呈现过度表达的状况,会主动把舒尼替尼排至细胞外,进而使得细胞内的药物浓度降低,另外,药物靶点产生的突变以及表观遗传学方面的改变,同样参与到耐药形成的过程之中 。

当下针对这些机制的研究方向,包括开发新一代多靶点抑制剂,这属于从药物本身作用靶点层面展开创新探索,目的是更精准地同时作用于多个靶点,以此增强药物疗效,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,借助巧妙组合不同作用方式的药物,期望达成协同效应,发挥出超越单一药物的治疗效果,还有基于生物标志物的个体化治疗策略,按照患者独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来量身定制治疗方案,提升治疗的针对性与有效性。这些方法有望克服或延缓舒尼替尼耐药的发生。

功能主治:治疗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后病情进展或不耐受的胃肠道间质瘤 (GIST)。

用法用量: GIST和RCC: 每日口服一次,每次50mg,空腹或随餐均可,治疗4周后休息2周。 pNET: 每日口服一次,每次37.5mg,空腹或随餐均可,连续服用,没有预定的停药期。 剂量调整: 根据个人安全性和耐受性,

为您推荐

科普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