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药资讯 > 疾病科普

更多功能

肺癌遗传风险惊人!10%患者携带致癌基因突变,特定人群风险高达22%

2025-11-10 08:34:51

1035次浏览

颠覆认知:肺癌遗传机制浮出水面
       长期以来,医学界普遍认为肺癌主要与环境因素相关,而非遗传性疾病。然而,近日发布的INHERITY LC研究结果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认知。这项在欧洲开展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发现,在特定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,约有10%的患者携带可遗传的致癌基因突变。这些突变主要集中在DNA修复相关基因上,意味着肺癌确实存在明显的遗传易感性。
       该研究首次系统性地证实,在具有家族史、年轻时确诊肺癌以及非吸烟等特征的患者群体中,潜藏着可能遗传给下一代的患癌风险基因突变。这一重大发现将重新定义肺癌的预防和诊疗策略,为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全新方向。
 
研究深度:特定人群风险显著升高
       INHERITY LC研究共纳入145名符合特定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,这些患者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:家族中有多名肺癌患者;年轻发病且吸烟量少或无吸烟史;肿瘤中发现可使用靶向药的体细胞突变。通过对72个癌症相关基因进行胚系检测,研究人员发现有15名患者(占比10.3%)检测出致病性胚系突变。
       值得关注的是,当患者同时满足所有三项筛选条件时,携带致病性可遗传胚细胞基因突变的概率急剧上升至22%。这些突变基因主要包括CHEK2、ATM、BRCA2、PALB2等DNA损伤修复通路相关基因。这些基因的正常功能是修复DNA损伤,一旦发生突变,细胞就可能不断积累基因错误,最终演变成癌细胞。
 
临床意义:从治疗到预防的范式转变
       这项研究的发现不仅改变了医学界对肺癌病因的认知,更带来了临床实践的重大变革。研究人员对携带胚系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,并对他们的亲属进行了基因检测。结果显示,在10个家庭中检测出12名健康亲属携带相同的致病基因突变。
       这些发现意味着基因检测的价值已超越个体治疗层面,延伸到整个家族的癌症预防。携带这些致病易感基因突变的健康人群虽未发病,但需要尽早采取预防措施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与DNA修复相关的基因突变通常对PARP抑制剂敏感,这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。
 
实践指南:高危人群应重视基因检测
       基于这一突破性研究,医学专家建议特定高危人群应重视基因检测。具有肺癌家族史、年轻发病的非吸烟者,以及携带特定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,应考虑进行更全面的基因检测。理想的检测方案应涵盖肿瘤样本和患者白细胞的大规模基因测序,既能分析靶向治疗相关的基因突变,也能检测可遗传的致癌基因突变。
       这项研究同时提示,10%的遗传比例在肿瘤遗传领域已属较高水平,相关人群需要给予足够重视。在推进基因检测的同时,保护患者及家庭的隐私信息也显得尤为重要。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,基因检测正成为肺癌防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为实现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提供关键依据。
好文章,值得分享给更多人

内容链接已复制

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

我知道了

为您推荐

科普推荐